科技報導述法樓隨筆 《溝通工具》一則聽回來的消息說:倫敦的醫院為了應付青少年沉迷互聯網,特别增設了一個「網絡症候專科」診治部門,為終日面對電腦熒幕,茶飯不思的人把脈、斷症。真的希望有機會去見識一下,大國手們如何對症下藥。不管怎樣,沉迷這回事,往往使群醫束手,不少研究這方面的學者,更早已把這個踏人千禧以來的新病種,歸類為與自閉症等同的病態,並且與心理病對口。也是這個原因,個别對電腦特别抗拒的論者更認為,電子科技的發展,互聯網千變萬化的虚擬空間交往手段,對推動人際關係的祥和,毁多譽少。曾幾何時,我們嚮往每逢時節、喜慶之類的機會,一家人濟濟一堂,甚至數代同堂吃飯、茶聚等等活動的天倫之樂。然而環顧今天,那些甚麽母親節、父親節、中秋節之類的普天同慶的日子,從酒樓食肆看到的,無疑一桌、又一桌的老、中、青,老年人交談,中年的看手機,年青的用手機發短訊,玩網上遊戲,或者,耳朵黏著輕巧的耳機沉醉於另一個虚擬的世界。走筆至此,能不感恩,自己的晚輩,始終如一,相向的交流、互動,也是利用同樣的電子器具和設備,天天與他們的一雙寶貝見面,逗逗他們,也述説當天發生的大小事情,那樣天涯若比鄰的方便,真的無與倫比!也是這樣,同樣的溝通工具,善用與否,都在乎自己而己!述法樓隨筆趙佐榮 Dr. Thomas Chiu12 年 ago2 個月 ago00 mins Read More
述法樓隨筆 又是誰之過?香港《頭條新聞》去年12月13日報道:「本港學生平日花不少時間瀏覽和閲讀資訊·在一項國際閲讀能力研究中,香港學生的閱讀能力被評爲全球第一,但在閲讀興趣和動機等方面·卻接近榜尾,研究分析·反映大部份學童讀書,只是爲了爭取升讀較佳學校」這個報道是否提醒了大家,這樣下去,香港的下一代没有接下上一代棒子的能力·因爲他們將會失去分析全局·運籌帷幄的處事和應付特質·這些特質必須透過自小養成閲讀興趣·主動涉獵各方面的知識的習慣,才可以逐漸達到經一事、長一智的社會棟樑。一位香港星島筆耕同文曾經説過,有經濟能力的香港的家長熱衷於送子女赴海外升讀中學,目的在於避開學習中文這個難關·如此這般對付自己的母語是絶對錯誤的。筆者完全支持他的看法。回顧今天的華裔社區,不少家長們在日常繁忙工作之中,仍然抽空親自送子女往中文學校上課事寶上,不少早年喪失學習中文機會的華裔子弟,他們在全球四份之一人口使用的語言中没份·能不令人可惜?話雖如此·自己也曾經在爲本地華人召開的公眾場合上,看到大會主持人提供中、英雙語的服務·服務的對象只是幾個完全聽不懂中文的土生土長華裔青年。浪費大會資源以外,也拖延了大會的議程進度,虚耗了所有與會者的時間,是誰之過?述法樓隨筆趙佐榮 Dr. Thomas Chiu12 年 ago2 個月 ago00 mins Read More
述法樓隨筆 《動感之都》 Dr. Thomas Chiu12 年 ago2 個月 ago01 mins 2013年是一個怎樣的一年?現在說起來,似乎早了一點,不管從那一個角度看,都是預測,搞占卜星相的卻早已急不及待… Read More
述法樓隨筆 教」而沒有「導」 Dr. Thomas Chiu12 年 ago2 個月 ago01 mins 這幾天的心情特别納悶·做父親的自問自答·「為什麽合這様·好好的孩子·優秀的學生·合如此了結·····」 做母親… Read More
述法樓隨筆 築路 Dr. Thomas Chiu12 年 ago2 個月 ago01 mins 香港成為了國内同胞自由行的目的地之一以後,每天在各大小香港生活小區,幾乎都成為了國内初到貴境遊客的景點。没有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