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工具》


一則聽回來的消息說:倫敦的醫院為了應付青少年沉迷互聯網,特别增設了一個「網絡症候專科」診治部門,為終日面對電腦熒幕,茶飯不思的人把脈、斷症。
真的希望有機會去見識一下,大國手們如何對症下藥。不管怎樣,沉迷這回事,往往使群醫束手,不少研究這方面的學者,更早已把這個踏人千禧以來的新病種,歸類為與自閉症等同的病態,並且與心理病對口。
也是這個原因,個别對電腦特别抗拒的論者更認為,電子科技的發展,互聯網千變萬化的虚擬空間交往手段,對推動人際關係的祥和,毁多譽少。
曾幾何時,我們嚮往每逢時節、喜慶之類的機會,一家人濟濟一堂,甚至數代同堂吃飯、茶聚等等活動的天倫之樂。然而環顧今天,那些甚麽母親節、父親節、中秋節之類的普天同慶的日子,從酒樓食肆看到的,無疑一桌、又一桌的老、中、青,老年人交談,中年的看手機,年青的用手機發短訊,玩網上遊戲,或者,耳朵黏著輕巧的耳機沉醉於另一個虚擬的世界。
走筆至此,能不感恩,自己的晚輩,始終如一,相向的交流、互動,也是利用同樣的電子器具和設備,天天與他們的一雙寶貝見面,逗逗他們,也述説當天發生的大小事情,那樣天涯若比鄰的方便,真的無與倫比!
也是這樣,同樣的溝通工具,善用與否,都在乎自己而己!

述法樓隨筆
趙佐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