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補習記》香港公共交通發達,巴士路線遍佈港、九新界各地,乘客數以萬計,也是這個原因,廣告商視巴士廣告為招攬生意的最佳途徑之一。今天的香港,最流行的巴士廣告,竟是宣傳某幾個補習學連鎖店的强項。宣傳的焦點又刻意吹捧某某是甚麽學科的名師,某人是某一個高考課程的甚麽天王,甚麽神之類。這些廣告圖像傳遞給公眾的信息,無疑告訴大家今天香港教育的畸型現象:無論是正統的中、小學校、以至私立學校的外牆四周當眼處,大都不乏宣傳該校學生在公開考試中取得如何卓越的成績,在運動場上又如何勝人一籌等的大幅横額。比對前述張貼於巴士車廂外的一幅幅人像宣傳圖片來說,這些懸掛在學校臨街當眼處的大幅横額,都給巴士廣告的内容比下去。如果那些照片中的男女,没圖文並茂,公眾還以為是某個電影、電視機構的海報,宣傳某個演員、明星之類的劇目。究竟是甚麽原因,令香港的補習社能夠獲得股民支持,順利在証券市場上市?同時又令家長們深信,他們的子女有必要在每天放學後,再跑到這些補習社上課,得到這些額外的學習?據說這些補習社深諳考試的竅門,傳授給學生的是考試之道,從而取得優異成績。然而,考試成績優異是否表示學生已經學懂,並且完全掌握了知識?抑或只是製造了一批又一批的考試機械人?他日上大學,只懂坐著抄筆記,然後待老師把知識灌輸給他們?以上數個問題,相信關心香港下一代教育的人都會存疑,這些問題又能否在短時間内得到解決呢?大家心裹有數!述法樓隨筆趙佐榮 Dr. Thomas Chiu11 年 ago2 個月 ago00 mins Read More
專題文章 何許人也? Dr. Thomas Chiu12 年 ago2 個月 ago01 mins 拙文見報時·那個自以赤是的領袖已經被明智的選民攆下來大選前,他揶榆對手不懂外交事務還情有可原·説到底要爭選票·… Read More
專題文章 《末來三年,誰主浮沉?》 Dr. Thomas Chiu12 年 ago2 個月 ago01 mins 澳洲三年一度的大事,今天麈埃落定。末來三年,誰主浮沉?誰將會是更佳的人選?誰更有國際視野?上周末《澳洲人報》政… Read More
專題文章 法治精神 Dr. Thomas Chiu12 年 ago2 個月 ago01 mins 執筆時·那個連續多年取得法國自行車公開賽冠軍的美國車手岩士唐終於承認自己使用禁藥·骗取桂冠。 這個醜聞擾釀多年… Read More
述法樓隨筆 《末來三年,誰主浮沉?》 Dr. Thomas Chiu12 年 ago3 個月 ago01 mins 澳洲三年一度的大事,今天麈埃落定。末來三年,誰主浮沉?誰將會是更佳的人選?誰更有國際視野?上周末《澳洲人報》政… Read More
述法樓隨筆 民主的雙重標準 Dr. Thomas Chiu12 年 ago2 個月 ago01 mins 上周末,筆者在本欄與讀友們交流自己對「普世價值]的看法·期間香港媒體報道了某民主派大老接受電臺訪問,其人被問到… Read More
科技報導述法樓隨筆 《溝通工具》一則聽回來的消息說:倫敦的醫院為了應付青少年沉迷互聯網,特别增設了一個「網絡症候專科」診治部門,為終日面對電腦熒幕,茶飯不思的人把脈、斷症。真的希望有機會去見識一下,大國手們如何對症下藥。不管怎樣,沉迷這回事,往往使群醫束手,不少研究這方面的學者,更早已把這個踏人千禧以來的新病種,歸類為與自閉症等同的病態,並且與心理病對口。也是這個原因,個别對電腦特别抗拒的論者更認為,電子科技的發展,互聯網千變萬化的虚擬空間交往手段,對推動人際關係的祥和,毁多譽少。曾幾何時,我們嚮往每逢時節、喜慶之類的機會,一家人濟濟一堂,甚至數代同堂吃飯、茶聚等等活動的天倫之樂。然而環顧今天,那些甚麽母親節、父親節、中秋節之類的普天同慶的日子,從酒樓食肆看到的,無疑一桌、又一桌的老、中、青,老年人交談,中年的看手機,年青的用手機發短訊,玩網上遊戲,或者,耳朵黏著輕巧的耳機沉醉於另一個虚擬的世界。走筆至此,能不感恩,自己的晚輩,始終如一,相向的交流、互動,也是利用同樣的電子器具和設備,天天與他們的一雙寶貝見面,逗逗他們,也述説當天發生的大小事情,那樣天涯若比鄰的方便,真的無與倫比!也是這樣,同樣的溝通工具,善用與否,都在乎自己而己!述法樓隨筆趙佐榮 Dr. Thomas Chiu12 年 ago2 個月 ago00 mins Read More
述法樓隨筆 又是誰之過?香港《頭條新聞》去年12月13日報道:「本港學生平日花不少時間瀏覽和閲讀資訊·在一項國際閲讀能力研究中,香港學生的閱讀能力被評爲全球第一,但在閲讀興趣和動機等方面·卻接近榜尾,研究分析·反映大部份學童讀書,只是爲了爭取升讀較佳學校」這個報道是否提醒了大家,這樣下去,香港的下一代没有接下上一代棒子的能力·因爲他們將會失去分析全局·運籌帷幄的處事和應付特質·這些特質必須透過自小養成閲讀興趣·主動涉獵各方面的知識的習慣,才可以逐漸達到經一事、長一智的社會棟樑。一位香港星島筆耕同文曾經説過,有經濟能力的香港的家長熱衷於送子女赴海外升讀中學,目的在於避開學習中文這個難關·如此這般對付自己的母語是絶對錯誤的。筆者完全支持他的看法。回顧今天的華裔社區,不少家長們在日常繁忙工作之中,仍然抽空親自送子女往中文學校上課事寶上,不少早年喪失學習中文機會的華裔子弟,他們在全球四份之一人口使用的語言中没份·能不令人可惜?話雖如此·自己也曾經在爲本地華人召開的公眾場合上,看到大會主持人提供中、英雙語的服務·服務的對象只是幾個完全聽不懂中文的土生土長華裔青年。浪費大會資源以外,也拖延了大會的議程進度,虚耗了所有與會者的時間,是誰之過?述法樓隨筆趙佐榮 Dr. Thomas Chiu12 年 ago2 個月 ago00 mins Read More
述法樓隨筆 《動感之都》 Dr. Thomas Chiu12 年 ago2 個月 ago01 mins 2013年是一個怎樣的一年?現在說起來,似乎早了一點,不管從那一個角度看,都是預測,搞占卜星相的卻早已急不及待… Read More
述法樓隨筆 教」而沒有「導」 Dr. Thomas Chiu12 年 ago2 個月 ago01 mins 這幾天的心情特别納悶·做父親的自問自答·「為什麽合這様·好好的孩子·優秀的學生·合如此了結·····」 做母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