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誰之過?


香港《頭條新聞》去年12月13日報道:「本港學生平日花不少時間瀏覽和閲讀資訊·在一項國際閲讀能力研究中,香港學生的閱讀能力被評爲全球第一,但在閲讀興趣和動機等方面·卻接近榜尾,研究分析·反映大部份學童讀
書,只是爲了爭取升讀較佳學校」

這個報道是否提醒了大家,這樣下去,香港的下一代没有接下上一代棒子的能力·因爲他們將會失去分析全局·運籌帷幄的處事和應付特質·這些特質必須透過自小養成閲讀興趣·主動涉獵各方面的知識的習慣,才可以逐
漸達到經一事、長一智的社會棟樑。
一位香港星島筆耕同文曾經説過,有經濟能力的香港的家長熱衷於送子女赴海外升讀中學,目的在於避開學習中文這個難關·如此這般對付自己的母語是絶對錯誤的。筆者完全支持他的看法。回顧今天的華裔社區,不少家長們在日常繁忙工作之中,仍然抽空親自送子女往中文學校上課事寶上,不少早年喪失學習中文機會的華裔子弟,他們在全球四份之一人口使用的語言中没份·能不令人可惜?

話雖如此·自己也曾經在爲本地華人召開的公眾場合上,看到大會主持人提供中、英雙語的服務·服務的對象只是幾個完全聽不懂中文的土生土長華裔青年。浪費大會資源以外,也拖延了大會的議程進度,虚耗了所有與會
者的時間,是誰之過?

述法樓隨筆
趙佐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