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下半身癱痪,住在安老院的老人,坐在輪椅上對前來裝修安老院的年青工匠說:「師傅,麻煩你把地上的工具和廢料收拾一下才收工好嗎?方便老人們走動可以嗎?」
年青工匠也許覺得這老頭甚哆嗦,一臉不耐煩地駁咀說:「那麽看不過眼,你來收拾吧!」
老人不慍不火,慢條斯理地回答這年青人:「可以呀,你和我的身體狀況如果可以對換的話,我收拾工具,清理垃圾的能力絕對比你強。」刹那間現場鴉雀無聲,老人院一眾工作人員和院友的目光,不斷來回投射往年青工匠和癱痪老人之間。說時遲、那時快,年青人早已彎下腰來,勤快利爽地收拾他的東西。待他收拾完畢,抬起頭來的時候,大家才發覺他滿面通紅,匆匆離開。那個老者的臉上卻一直掛著笑容,默默無聲,看著這個八十後的舉動。現場響起了掌聲,給這件美事劃下了休止符。
衝突原來可以如此這般的出人意表,使在場每一個人不但鬆了一口氣,而且也看到了中國的希望。
曾幾何時,大家看到的是某些年青人在公交車上,除了不讓座位予老年人,孕婦,以及有需要人以外,還要與老年人爭奪座位!
是甚麽原因促使小年青瞬間改變?是老者一言驚醒夢中人?還是中國傳統的敬老尊賢開始復蘇,孕育年輕一代的心智?
不管是甚麽原因,今天這個社會人懲橫流,偽善充斥,年青人能夠知恥,並且馬上改正過來的,都是家庭教育的結果!也是國家之福!
述法樓隨筆
趙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