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湖南省《長沙市簡牘博物館》珍藏了不少竹簡,根據館內義務導遊人員的介紹,這些竹簡,是當年開發一個工地的時候,無意中發現的,那一個晚上,工程快要結束的時候,開著推土機的工人,本來希望把當天未完成的推土配套工程收拾一下,但是不管怎樣努力,始終無法把最後的一堆土,挖掘出來,結果只好放棄,等待明天再來工作。
由於過去的經驗,中國政府在每一個建築工程動工的時候,都安排一個歷史文物勘察隊伍跟進。第二天工作開始的時候,勘測隊的檢查人員,正好來到現場,發現了這批文物夾雜在泥土之中。順籐摸瓜再從唯一對這個工地廢物開放的垃圾場,找到另外一批竹簡。
套用義務導遊的話語,這個幾乎與歷史擦身而過的簡牘文物,不但進一步給中國文化一個非常清楚的詮釋,而且告訴了後世中國文字的演變。法律、文件處理,以及税收的程序,都一一提供了清晰的歷史發展脈絡,比方合同的同字,是在三片依次序竹簡寫成一個同字,分别由三個人持有,將來這三個人走在一起,把這三片竹簡拼合起來,重新顯現這個「同」字從而證明這個文件的有效性。
此外,一些隆而重之有紀念價值的的文字,才會請工匠用刀刻出來,這個習慣,演變成為後世撰寫法律的狀子,以至官員,採用不偏不倚,一絲不苟的態度,記錄國家每天發生的事情。作為以史為鑒、可知興替的憑證。也是「刀筆」歷史淵源。
prof_t_chiu@yahoo.com
述法樓随筆
趙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