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感之都》

2013年是一個怎樣的一年?現在說起來,似乎早了一點,不管從那一個角度看,都是預測,搞占卜星相的卻早已急不及待地在去年年中告訴他們的讀者,如何趨吉避凶,當中的見解,是否對2012年年底的瑪雅末日大限有獨到的看法,只能讓閱讀過這些刊物的朋友自己找答案了。然而搞經濟發展研究的專家們,卻不厭其煩地透過媒體告訴大家,2013年的全球經濟發展未許樂觀。這個不容樂觀的基準正正來自經濟模式轉型的中國。

說到中國,一些公眾的目光早已不期然投向香港和澳門這兩個特别行政區,前者正逐漸地被邊緣化,近年多了一個「示威之都」的别名,後者卻專注開賭,政府年年派錢,表面上的昇平,彷彿把賭博的禍害,正名為如假包換的「娛樂事業」。由此看來金錢可以萬能地把澳門打扮成為全球娛樂文化之都,似乎將會離事實不遠。「是」與「非]在今天竟然可以這樣蒙混起來,令人啼笑皆非!

而一海之隔的香港,有人會為容貌花費大量金錢,甚至賠上了自己賓貴的生命:同一個香港,卻有人依賴綜援過活,吃不飽、穿不暖。這種貧與富的落差,加上媒體不時藉報導工人團體如何爭取最低工資,而成為新聞頭條,社會各階層不住的爭拗,給號稱動感之都的香港,添加了上街、遊行的「動」,關心香港的朋友能不「感」觸?

述法樓隨筆

趙佐榮

發佈留言